艺术与设计学院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11-17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教育强国战略。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根本导向,以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为纲领,结合我院目前发展现状,制定学院2021年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思路

  2021年,学院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学科研究团队及教学研究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学院办学环境,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教育,持续开展学院机关作风建设,力争更上一层楼。

  三、工作要点与完成指标

  1.不断强化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办学方向,加强对教工的思想教育和学院文化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凝聚全院共识,调整学院学科评估思路,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绩效激励评价指标;推动学科交叉与学科协同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社会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3.继续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和课程信息化建设,满足信息化时代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有目标地培育精品课程教学名师1-2人、青年教学名师1-2人;

  4.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开展全过程管理,提高招生中高水平大学生源比例,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和全过程管理意识,发挥导师在育人、科研、就业中的作用;

  5.继续加强各类国家纵向基金项目的培育并积极组织申报,争取获批纵向基金项目5项以上;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和申报工作,获批省级以上科研基地1-2项;主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2次以上;

  四、具体措施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握办学方向。聚焦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校党委工作要求,强化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把握政治方向,凝聚全院师生,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2. 紧扣办学发展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校党委决策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提高学院班子及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推动班子呈现新干劲新活力。

  3.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落实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师德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加强风险防控,做好安全与保密工作,维护学院安全稳定。

  4.全面抓好抓实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规范“三会一课”。深入推进学院“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师生党员中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把入党质量关,建好建强,发挥引领作用;继续开展 “党委抓课堂”、“师生结对、支部共建”特色党建活动。

  5.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两个责任”,党委、纪委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加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和廉政教育,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防控。推进学院机关作风内涵建设,优化考核和评价,服务学院中心工作。

  (二)学科建设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理解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办学条件改善、提高学校办学声誉度的重要意义;依据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调整学院学科评估思路,制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学术水平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培育孵化高水平科研成果,争创一流学科。

  2.开展学科思想研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理清学科关系,面向未来,面向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文化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依托武汉理工大学行业背景与行业优势,继续推动艺术与材料、艺术与船舶海洋工程,艺术与汽车智慧城市的学科交叉与学科协同的学科发展理念。

  3.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以成果意识为导向,调整学院绩效津贴、评优评先、职称及导师资格的评价方法,以师德为先,成果为先,人才培养为先。

  (三)本科教学工作

  1.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为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已申报的专业,应围绕专业建设规划,积极和持续开展专业建设,力争打造国家一流专业。

  2.继续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和课程信息化建设。将课程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流本科建设的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学院各系从现有已申报建设的校级在线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中挑选建设基础好的课程,提前部署,责任到人,制定详实计划,设定推进流程,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1-2门省级甚至国家一流课程,力争将2项校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成省级甚至国家级一流项目。

  3.打造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以团队建设为核心,通过打造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院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围绕专业和课程建设,强化专业建设团队、教学名师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有目标地培育精品课程教学名师1-2人、青年教学名师1-2人,适应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本科教学质量建设的需求。

  4.全面修订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对标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深入调研,制订完善各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目标,充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四)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工作

  1.加强学位管理。规范学位申请、审核和分学位委员会评定工作。为加强学位论文质量,制定本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办法,并实行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前审阅制度(对所有申请盲审的学位论文先进行评阅);加强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加强论文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2.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认真组织好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各项培养工作。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秩序。

  开展2019级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环节,加大对研究生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实习实践的考核与检查,引导研究生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

  3.做好各类研究生招生工作。开展校内外招生宣传,认真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特别是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完成2021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拟录取工作以及组织创新能力类申报和选拔工作。

  4.加强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建立出国研究生跟踪、交流机制。积极接收外国留学生,为其就读做好服务。

  5.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健全、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制度,提高队伍质量。完善导师与研究生互选机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全过程管理意识,促进导师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

  6.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培养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争取省级研究生基地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引入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建立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导师,使研究生工作站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

  (五)科学研究工作

  1.继续强化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等纵向基金项目的培育和组织申报,争取获批纵向基金项目5项以上。

  2.继续强化教师科研成果报奖,争取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10项以上。

  3.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和申报工作,获批省级以上科研基地1-2项。

  4.做好在研的工信部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成果质量和经费使用规范。

  5.积极对接国际、国家、行业、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推进科研方向和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研经费到账1000万元以上。

  6.主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2次,邀请海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展开科研合作。

  (六)学生工作

  1.夯实基础,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加强疫情防控抓紧落实,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管控和健康日报监测。加强学风建设、诚信教育及日常行为的规范引导,做好学生管理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加强新生军训、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学生宿舍的管理;举办学术讲座、名师报告会、优秀学子报告会等,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各类困难学生的关注和精准帮扶;加强安全与法制教育,维护学生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2.全面发展,做好学生综合培养。加强2021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动全体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推荐毕业生;继续拓宽渠道,加强实习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工作平台,努力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依托学院专业比赛、创业比赛等平台,进一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质量。

  3.重点突出,做好学生思想引领。以学校“新时代旗帜领航卓越人生工程”为指导,不断探索学院“三原色+”文化育人工程,用艺术的语言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艺术的形式描绘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想,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把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长梦、成才梦相结合,为国家文化发展、产品创新、环境美化与社会文明建设培养创新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