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3-11-06
 设计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

我校设计学科创建于 1987 年,是我国首批开办设计学科专业的院校之一。现有专任教师61名,平均年龄46岁,教授占34%,博士学位教师占70%,海外背景教师占 56%。具有如下特点:

1.是国内人才培养体系最完整的学科之一。拥有中南地区首个设计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是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的首创单位、 MFA 首批授权单位; 建设了 20 个国家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获批 6 个国家一流专业和 3门国家一流课程。

2.中部地区重要的设计学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经培养毕业博士 130余人,硕士 3000 余人; 培养了50 多名设计教育领军人才; 培养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海尔家电产业副总裁、中国设计业“十杰”等产业界领军人才群;有湖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12 个。

3.面向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科研基地。近五年科研经费到账 1.5 亿元,主持国家邮轮美学设计重大专项,南海三沙 2 号客滚船设计被《人民日报》作为典型案例报道。

 二、学科定位与目标

立足长江新经济带与武汉国际设计之都建设,通过“艺工融合,依工强艺”,构建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设计学育人体系,培养有国际视野、为国担当、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三力”人才(知识力、实践力、创造力)。

 三、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1. 交通出行与船舶汽车设计。面向国家海洋与汽车强国战略,开展邮轮、游艇、舰船、汽车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依托学校行业背景,与船海、车辆等学科交叉,牵头工信部邮轮美学重大专项,建有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 建工建材与人居环境设计。基于新型材料,围绕美丽乡村、生态家园、国家文化公园等领域,开展建筑环境、园林景观、空间展示等设计及实施。承担世界军运会场馆设计、省博景观规划、武汉地铁站设计等重要项目,建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个。

3.人工智能与交互体验设计。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开展高端装备、数字服务等的交互与体验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子课题和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建有“高端装备智能工业设计”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4.文化传承与视觉媒体设计。立足中华文明、荆楚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开展视觉、文创、动画与媒体的创作、应用及推广。建有全国台联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研究基地、湖北省文化厅非遗研究中心、湖北城镇文旅发展研究院等。

四、生源情况

近五年,研究生考录比 9:1,68%来自国家重点大学和“八大美院”。

五、国内外影响

学院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六个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单位、艺教委委员单位。学科交叉协同服务国家战略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优秀作品和事迹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与意大利米兰理工、阿尔托、美国普渡等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成立英国东方文化艺术中心、中英关爱设计中心。举办了 1991 中国首届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国家科委批准,两届 ICSID 主席出席)等 10 次国际会议、10 届亚洲博士生论坛,作品在米兰设计周等国际展赛中展出获奖。

 

艺术学

一、基本情况

2003 年,武汉理工大学获得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下设艺术史论、艺术美学、艺术管理、艺术教育等四个专业方向。2011 年,艺术学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后,本学科成功申报艺术学理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最早一批具备艺术学理论学科博士、硕士培养能力的单位,也是中南地区唯一拥有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二、学科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史论研究,关注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嬗变,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楚艺术的传承创新,致力于建构中国化、本土化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和艺术话语范畴。以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型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服务于中国传统艺术资源的学术研究、传承及开发等工作。同时结合所在院校艺术实践类学科的平台优势,培养跨学科领域服务于文化艺术创意、策划与管理等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三、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本学科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为指向,以地域特色文化为依托,探索兼顾学科发展与地域服务的学科建设方向。

1.艺术史论研究:孕育出了“先秦艺术思想史研究”“20 世纪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立足于地域艺术传统的丰富资源,产生了关于荆楚画派、巴楚青铜艺术等研究成果。

2.设计历史与理论:致力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工艺技术与民生设计研究,在造物史论、楚文化、革命遗产保护工程等研究领域开拓引领,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3.艺术管理研究:立足艺术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从艺术管理原理、艺术企业管理、艺术产业三个层面构建起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管理学体系。

4.艺术美学研究:探讨艺术美的原理及本质,研究中西方传统艺术审美观对当代中国艺术美学体系建构的影响。

四、生源情况

本学科生源情况良好。70%以上的生源来自于中西部地区一本高校,“双一流”高校生源在 50%以上。报考录取比例约为 6~7∶1。

五、国内外影响

提供了辐射中西部地区的艺术学理论专业人才教育服务,与美国北伊利诺大学、英国三一圣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等保持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

 

 

美术与书法

一、基本情况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术队伍,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和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多部,创作一批优秀作品,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在全国各类博物馆收藏;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研究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广泛开展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具备良好的科研与教学条件。

二、学科定位与目标

 美术学学科经过二十多年建设,以应用美术为定位,培养壁画、大型绘画与历史画、公共艺术、中国画等研究人才为目标,成为科研成果显著、省内领先的美术学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力争建成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示范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基地和人才培育基地。以我校学科特点和优势学科为依托,应用美术为特色定位,培养掌握系统的应用美术创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适应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需求,服务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研究人才。

三、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本学科是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学科设置大型绘画与壁画研究(含中国画)、公共艺术研究等 2 个培养方向,今后将沿着二个特色鲜明、稳定的研究方向深入发展,提高学术队伍的理论和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对本省乃至全国形成辐射效应。通过国际教育和学术交流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四、生源情况

本学科生源情况良好。70%以上的生源来自于一本高校,报考录取比例约为 1~2∶1。

五、国内外影响

美术学科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具备良好的科研与教学条件,扩大了国际影响力。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完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英国三一圣大卫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美国东北大学等联合培养。开展国际化课程教学,聘请美国东北大学、密歇根大学、汉堡大学等知名教授来校开展国际化课程,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提升师生国际化视野。部分毕业生留学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