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莹:潜心讲坛 美育育人

发布时间:2018-10-15

  近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类的40名学生在合美术馆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超级课堂”,指导老师罗莹带着他们探索艺术的形成过程,在参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与作品的互动中领悟创作的神奇,在体验中激发创作的灵感……而这个“超级课堂”只是罗莹日常教学以美育人的一个剪影。


互动教学 让课堂活起来

  “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艺术的识别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能力,精致准确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如何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并掌握知识、如何因材施教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罗莹教授一直思考的问题。

  2009年至2010年,罗莹在美国内华达大学访学一年,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突破自我、独立思考、发表主观见解的教学方法让罗莹深受启发。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启发其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罗莹采用学生们熟悉的题材进行命题作业训练,要求学生先构思再在课堂上讨论。为了传授学生专业思想和创作方法,每次课前,她都要搜集归纳整理大量的图片素材,用于课程中的理论讲解。课堂上讨论问题、通过鉴赏和分析经典作品交流学习、在学生写生或创作中进行示范讲解、评价并分析学生习作……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罗老师与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谈话到示范等方式的互动对我们的学习帮助非常大。”罗莹2006级研究生林洪说道。如今,已是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的林洪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沿袭着为学生做示范和结合作品分析画理的方式。

  “罗老师课上以详细的指导为主,观察我们的画面绘制,发散我们的艺术思维,解答我们专业上的问题。”2003级本科生朱宏上过罗莹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国画等课程,他对罗莹的课印象深刻。

  15年来,罗莹教授给学生上过专业绘画基础、中国人物画技法、花鸟画技法、美术学基础研究等十多门课程。很多学生慕名选修她的课程,现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的彭茹娜就是其中之一,研究生期间她选修了罗莹的传统中国工笔花鸟画。

  “罗老师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针对每位同学作品进行调整、修改、拔高的现场示范。不论哪种风格的学生习作,不论最初作品如何,经罗老师信手拈来的几笔一点、一染、一勾、一扫,就如脱胎换骨般变得或灵动、或典雅、或深邃。”罗莹的现场示范让学生信心倍增,窃喜又学到了一招妙法。


科研创新 让教学专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化课堂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在学术上下功夫。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罗莹的专业都是中国画。多年来,她一直执著于中国画本源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经过绘画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的长期磨砺,罗莹创造性提出“线形象”概念,从“线”的角度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新的梳理与诠释,探索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纽约时报》报道称罗莹“用‘线’改变传统中国画”,《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罗莹“线形象”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一个文化密码”。罗莹的绘画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夫妇等专业机构和名家收藏。

  罗莹的专著《线形象——中国绘画的起源与形成》获第九届“屈原文艺奖”,是当年唯一一部获评论奖的美术理论评论著作,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国家和世界知名大学图书馆收藏。湖北省文联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胡瑛评价此书:“对普及中国绘画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文化等有重要的美育价值。”

  罗莹的专业理论、学术成就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在罗莹的影响下,学生们除了认真学习专业技法,从不放松对理论的学习。

  “罗老师教会我,作为一名中国工笔花鸟画家,不光要有扎实的手上功夫,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积淀,我一直坚持中国画画论学习。”主修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林洪说罗莹的教导对他的专业发展影响巨大。

  “老师学术严谨,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基本技法,也学习了中国画理论,专业上的满足感很强烈。”学生朱宏深有感悟。


实践锻炼 让成长丰富起来

  艺术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在罗莹看来,艺术是门感受学,大学课程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有时采取个性化的方式,比如带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解析古今中外大师的名作,提高学生眼界;去植物园写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自然感兴趣。

  “多读书,看懂大师作品,提高眼界;勤于专业练习,勤于思考,学会感受生活。”这是罗莹对学生的要求。

  2016年法国梅斯“线形象——罗莹作品展”、2015年北京恭王府“线形象——罗莹作品展”、2013年北京798圣之空间艺术中心“罗莹/线形象”当代艺术展、2011年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名家邀请展”……近年来,罗莹在法国、美国、北京、武汉等地的画展和学术活动在与同行交流、与社会沟通的同时,为学生搭建了课外实践育人平台。


  

  罗莹的研究生们几乎参加其国内的所有展览和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在历次活动中,学生们承担了画展前期海报、请柬设计,协助画册的资料整理,画展布展,展览过程中的英文翻译、资料拍摄、作品整理,研讨会的发言记录与文字整理等。作为罗莹的专业助理,学生们开拓了眼界,锻炼了专业展览的协助策划与组织能力,学到了课程中缺乏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罗莹的悉心指导和艺术熏陶下,学生屡屡获奖。研究生付红的中国画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多个国家奖项,入选“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等诸多画展,现为湖南省画院专职画家、湖南省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研究生朱明艳作品《北川的声音》、彭茹娜的版画作品分别获“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作品类”一等奖和二等奖;研究生林洪作品《青鸟》《蝶想》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入选奖;研究生史安华的服装设计作品获“第一届全国高校美术设计大奖赛”一等奖;学生朱宏多次获冶金行业优秀设计奖,虽然从事建筑设计行业,却将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柱彩涂与洞穴壁画作为课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余峰谈到,“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肩负着神圣使命的美术和美术教育工作者,是推进美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罗莹老师正是这支队伍中的典型代表,正在为培养艺术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积极努力地奉献和探索着。”

 

 

(文章转载自武汉理工新闻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