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青春画笔绘就七彩村落 艺心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02

  青春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正当时。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组建“青春画笔—美丽乡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队,7月中旬分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堰坪村和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池村,通过手绘墙画、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将高校艺术设计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产业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理工力量。

  

  多方走访 深入调研知民需

  学院立足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精心做好实践活动前期谋划工作。入选的23名队员分别来自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同时,注重队员学历结构优化组合,队员中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出发前夕,学院对两支实践队队员进行了全面培训,介绍当地人文风貌及实践活动安排,强调团队组织纪律、安全及防疫要求等。

  到达目的地后,实践队走进10余家农户,深入村委会与镇政府,开展走访调研。

  “我们石泉生产的富硒土鸡蛋营养价值很高,环保健康,但是销量并不好。”这是石泉县海荣家禽养殖合作社的朱明海长期以来的苦恼。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是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缺少产品宣传与市场化人才,农产品知名度并不高。

  同样,保康县九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华钰认为,目前合作社农产品在产品市场化方面缺少人才,主要以集中扶贫采购为主,村里目前不懂电商运营,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

  

  艺心赋能 因地制宜解民忧

  实践队员们与村负责人沟通后,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经过商讨,确定“分步走”的活动方案:通过调研走访,探索农企品牌赋能新机制;开展技能培训,科普法律与信息技术知识;通过手绘墙画,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 7月18日,实践队石泉小分队走进了石泉县供销联社,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建言献策,帮助石泉县做好农产品营销。队员们分析了目前品牌核心理念、产品目标定位尚不明确的现状,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等问题。大家建议,应该从品牌塑造的角度出发,在整体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视觉识别系统,打造一个知名县域品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践队保康小分队认真筹备,开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电商设计小课堂”讲座,为广大村民科普了设计软件及电商平台操作技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在保康小分队帮助下,九池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某网络集中采购平台的图文展示认证,为产品外销新增了一条可靠渠道。队员们还帮助村民们完成了标志设计,形成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这不仅可以保护合作社生态农产品市场声誉,又可以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队指导老师邓江龙说。

  

  文化复兴 画笔起落绘新图

  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即用墙绘的形式赋予乡村民居新的视觉形式,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弯腰、抬臂、起手、落笔、描形、填色……队员们专注的脸庞在炙热的阳光下烤得发烫,画笔和板刷在光影间跳跃,灵动的形象跃然墙面。 “朱鹮”和“花海”作为地域生态之美的代表,成为墙绘创作的艺术元素。 “诚、孝、俭、勤、和”五幅栩栩如生的画像,诠释向上向善的村风。九池村工具房上的墙绘全面展现农作物从播种到丰收储粮的过程,同时融入九池村天麻、牡丹、板栗等特色农产品。

  

  在墙绘过程中,村民们驻足观看,对队员们的艺术创作表示赞赏。期间,多位小朋友主动参与,协助队员进行颜料调制、色块上墙等。

  “墙绘创作不仅是对大家专业技能、审美素养的检验,也是对个人体能和意志力的考验。”带队老师张蔚林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夜晚出电子稿,白天动工上墙,调色组和绘制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这也是一次生动的社会教育。

  队员视觉传达研2002班毋同学谈到:“这次下乡实践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的巨大变化,体悟到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人民过得好就是民之所向、政之所往。”

  据悉,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已连续两年前往乡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依托艺术设计专业优势,不断拓展助农新形式,不仅打造“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的风景线,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更助力乡村产业品牌提升,为乡村振兴贡献独特的“理工智慧”。